《書設計:入行必備的權威聖經,編輯、設計、印刷全事典》-捷可印

《書設計:入行必備的權威聖經,編輯、設計、印刷全事典》-捷可印

名片

DM

海報

信封

貼紙

大圖輸出

資料夾

菜單

《書設計:入行必備的權威聖經,編輯、設計、印刷全事典》-捷可印
  1. 部落格
  2. 好書推薦
  3. 《書設計:入行必備的權威聖經,編輯、設計、印刷全事典》 《書設計:入行必備的權威聖經,編輯、設計、印刷全事典》

《書設計:入行必備的權威聖經,編輯、設計、印刷全事典》

《書設計:入行必備的權威聖經,編輯、設計、印刷全事典》

這本堪稱介紹書籍設計裝幀的聖經,兼具全面性跟實用性。結構嚴謹的文字搭配豐富的照片及圖表,讓讀者從所有與跟書有關巨細靡遺的類目,包括選用字體、版型設計、圖片搭配、電腦軟體、紙張材質、印刷方式、圖書裝訂等,詳細介紹。無論是愛書人、設計人、藏書人,都不能錯過的權威好書。


書籍裝訂技術發軔於西元一世紀,自西元400年以來,這套作業程序至今大體上並沒有重大變革。直到十九世紀,裝訂業才開始引進機械執行部分裝訂作業。如今單一裝訂機能夠一次連續處理折疊印張、配帖、上膠、貼封皮、裁邊等裝訂工作。以下分享《書設計:入行必備的權威聖經,編輯、設計、印刷全事典》中關於書籍裝訂的六大步驟:

【一、摺疊印張 folding the sheets】

印刷作坊印好的一張一張大紙,必須依照正確頁序加以摺疊,形成一份一份書帖。徒手摺疊印張時,多使用簡易獸骨摺刀;同樣的動作,以機具摺帖的速度更快。摺疊作業必須確實,因為摺疊位置一旦出現偏差,將無法在稍後的步驟中進行補救。


這道工序通常稱做「跟著印紋摺疊」(folding to print),因為摺疊時摺線落處端視印紋的位置,而不是紙張的邊緣。整份書帖的頁面餘白必須保持一致。萬一摺線位置錯誤,會造成內頁餘白或大或小、參差不齊,裝訂後的成書就會出現各頁面的印紋位置不統一。 


個別插葉 adding single leaves 

絕大多數的書籍都是由數份相同開本的書帖組合而成;有時會額外添加內頁,可能是一份篇幅較短的書帖,譬如:一份四頁書帖,或是幾枚單葉紙張。


添加單葉最簡單的方式是「貼入」(paste in)——沿著單葉的邊緣施膠,貼合在正確的書帖位置。這種做法會稍微破壞裝訂,如果紙張紋路為橫向,再加上黏膠含水量太高,有時還會造成內頁起皺(插葉處會鼓起)。


另一種較為昂貴的做法稱做護貼(guarding):沿著單葉的邊界貼上一片12mm或15mm寬的瘦長紙條,垂直摺疊,再繞覆在正確的書帖上。單葉紙張現在亦可與書帖直接縫接。

【二、配帖 gathering and collating】 

摺疊好的書帖必須按照正確次序置放,這道手續稱做「配帖」;將書帖依序疊放在作業台上,再將各疊書帖組裝成書體。這項作業現在也由機器執行。書帖集合之後必須仔細檢查帖序,或稱做:核頁;萬一過程中遺漏了某份書帖,或各書帖的前後次序排列錯誤或上下顛倒,那本書就毀了。


現今會利用帖標(collation marks)預防脫帖、錯帖,帖標是印在每份書帖摺疊脊線上一截小小的墨塊。帖標按照各書帖的排列順序拾級而下。設置帖標可以簡化核頁工作,只要觀察書帖脊部上的帖標是否呈現規則的梯狀,即可判斷書帖的排列是否正確無誤,或有無缺帖。  

【三、縫綴 sewing】 

縫綴是將個別書帖透過縫線拼合在一起,組成整本書內頁。每份書帖的紙葉靠垂直縫線加以繫結、固定。各書帖再用針線與一組橫跨書脊的帶狀物垂直相縫,結合成一體。書帖藉由垂直與水平縫綴,讓所有紙葉只能朝一個固定方 向開闔。 


切出脊部缺口 cutting back slots 

進行縫綴前,必須在書脊上切出數個缺口,讓結合書帖的背帶或背芯能置入其中。經過壓實的書,前後墊上厚紙板,固定於附旋絞鉗的木製夾壓具之中;用三角板標定缺口位置。再用榫鋸(tenon saw)在標定的位置上鑿切出極淺的小缺口(深度小於一毫米)。 


壓實 pressing 

手工裝訂書籍於縫綴書帖之前必須先壓實;機器裝訂則是先縫綴再壓實。壓實是為了讓書體結構緊密、結實。一本書經過確實的壓實手續,各個書帖之間便能保持恆定的連結,紙葉也可以始終保持在一致的位置。由於書帖經過壓實便不能再調動位置,所以壓實之前必須先「靠攏」(逐一正確地疊放)各個書帖。 

【四、裁邊trimming】 

裁邊是將整本書裁切成某種統一的開本大小:讓裁刀垂降、裁切固定在壓印台(平坦的金屬平台)上的紙邊。先裁前書口,然後再裁切出下書口、上書口。昔時有些平裝書販售時並不加以裁邊,而是保持摺帖的形態;購買者必須自行用裁紙刀逐一劃開各書帖才能夠展頁閱讀。現在有些設計者會故意援用這種舊式做法,重現讀者參與的閱讀概念和書葉邊緣參差不齊的視覺美感。 


扒圓、捶背rounding and backing 

要讓精裝書能夠打開、攤平,需要進行一道扒圓、捶背的手續。傳統上,像地圖集、供宣講台陳放的聖經、樂譜這類大版式的籍冊都需要攤平閱讀。除此之外,較為小巧的書也應該具備這種功能,但是現今許多機器製造的書都裝訂成平背,只能拿在手上閱讀。


所謂扒圓,是在書背上把書帖敲實、敲緊(因為縫綴書帖會造成訂口厚度增加)。如果採行手工裝訂,會用圓頭槌在書脊上扒出隆起的弧面;隨著書脊逐漸往外凸出,前切口也逐漸呈現朝內彎曲的弧面。進行捶背則必須將書本夾在兩塊壓書板中間,自前後兩側書帖逐步往外捶敲,捶出凸唇(return)和凹槽(recess),預留封皮硬板的空間。現在可使用單一機具上的機械輥處理扒圓與捶背,往往會先用蒸氣將書背蒸軟,提高它 的可塑性。  

【五、上膠 gluing】 

以手工裝訂的書籍會在裁邊前先進行上膠,機器裝訂則是先裁邊再上膠。要使整本書更加堅固結實,黏膠必須確實附著於書背並滲入各書帖之間;亦不可讓多餘的黏膠裸露在外。 


切割硬板 cutting board 

各種不同的紙重與紙厚的厚紙板都可用來充當封皮硬板。一般而言,過去的裝幀多使用黃紙板(yellow strawboard),現在則被灰紙卡(greyboard)取代。如果需要使用較密實、堅硬的材料,就會選用更緊實、更黑的壓榨紙板(millboard)。


封皮硬板必須表面平滑,但具備孔隙,能與封皮材料確實牢貼在一起;最重要的是要在紙板上平均施膠,而且膠水的含水量不可過高,以免紙板潮濕變形。若以機器處理,厚重的書用紙板會動用特殊的垂降式裁刀或平移式紙卡滑切刀等機具加以切割。 


切口刷色 treating the edges 

裝入硬板之前,可先在切口上進行刷色或箔金處理。 


襯背 lining the backs 

內襯以徒手或利用機器貼附在封皮的反面;貼堵頭布(head band)、堵尾布(tail band)的步驟亦可使用機器處理。 


貼環襯 fixing the endpaper 

環襯夾貼於封皮硬板的內面,形成書本的內部開闔摺縫。環襯紙頁可維持空白素面,亦可單面印刷圖案、插圖、相片,或以流沙紋染成各種紋樣。環襯紙頁通常會選用較厚實的紙張。 

【六、貼合 pasting down】

封皮材料的面積要大於書體開本,貼在硬板上才有餘裕繞過邊緣摺入封皮內側。皮面裝幀需要額外的手工作業。皮料必須使用鞋匠專用削刀將邊緣削薄,包覆於硬板時才能乾淨俐落地平緩收尾。把皮料黏貼在硬板上,先將上下兩邊多出來的面料摺入;暫時以繩線綑紮,把冒邊固定。


假如該書有稜帶(raised bands),可用特殊的鑷子或夾溝器標定位置、在書脊上壓出稜帶形狀。接著把書本再次放入壓台,靜候其乾燥,再解開、移除固定包邊的繩線。這道步驟若由機器執行,則稱做「上封(皮)」(casing in);有的裝訂機具一小時就能夠完成兩千本書的上封作業。 


想知道更多知識,這裡買>>>《書設計:入行必備的權威聖經,編輯、設計、印刷全事典》

工作經歷

聯絡方式

    分類
    好書推薦
    印後加工